道客优

1234
小米手表上手体验:少年的表,初入场
2019-11-14 来源:数字尾巴 阅读:596

现代人是一种经常让人产生疑惑的生物,就比如,我们对于「智能手表」的要求非常奇怪——期望它功能全面,样样能打,在应付日常琐碎时得心应手,又想让它精致好看,在时尚的潮流中站稳脚跟;想让它魅力十足,好玩有料,又想自己能随时抽身其外,不沉迷其中;想让它重情义,全天候守候不关机,又想它轻量如鸿毛。

矛盾的个体,就像他们自己,一面扮演职场精英,一面幻想成为街头潮人,而手腕上的电子表太过幼稚,机械钟表又过于绅士,怎么办?好在现在有了「智能手表」,它没有「欧米茄」、「劳力士」、「朗格」那些听起来就很古老的名字,在赋予手表更多功能的同时,也告别了前者那么「有分量」的售价。

相比于十年前,人们对于传统机械奢侈腕表的迷恋,现代智能手表的普及已经把不少年轻人的目光拉入另一个维度,配搭着它去出街,海边冲浪,又或者出入办公职场,好像都能够恰到好处地融入,没有一点突兀。在这个人们忙于寻找与科技如何相处的时代,我体验了一段时间的小米手表 ,而它能否内外兼修,漂亮的像个实力派?是否物有所值,能助力我们平衡信息过载的焦虑?又或者能成为一个好的运动、健康伴侣?下文将娓娓道来。

万物相识始于颜,谈到外观设计,黑色不锈钢中框,陶瓷背板,以及正面的蓝宝石玻璃盖板,勾勒出小米手表的外在轮廓,无论是观赏,还是触摸都觉精致。但也正如你所见,小米手表作为后来者,在设计上自然规避不了那份尴尬,方圆之间,尽是撞脸,方如苹果,圆如三星,做一个三角形的锐利创新,又看起来实在是异类。

然而,就像手机的屏幕,无论「刘海」还是「水滴」都不是最终体验的关键,小米手表的发力点更多在于能否由「功能」迈入「智能」,从加入 eSIM 独立通话,NFC,移动支付,再到 MIUI For Watch 的生态搭建,如小爱同学、米家 APP 的接入,这些都能看出来小米在「智能手表」的野心和投入,我也将目光转移,佩戴起小米手表,去真正体验安卓手表阵营的又一新势力。

作为第一代产品,小米手表的屏幕边框四边并不等宽,在绝大多数 APP 都是暗色背景的 Wear OS 生态里,直到截稿前我才发现这个在视觉上不影响体验,但说出来又不那么好听的小缺憾。有人将其视为手机上类似「下巴」的槽点,但从主观角度讲,我觉得使用者在视觉效果上大可以放心,毕竟有些无关痛痒的细节,持笔者大可以规避不提,而现在你可以知道,它好用,但也确实还不够完美。

视觉之后即是触觉,小米手表的表带的材质为氟橡胶,磨砂触感,体验舒适。作为前国防工业材料,氟橡胶在防水性、耐腐蚀性,以及亲肤舒适度上都有不错的表现,也因此成为了苹果、华为等厂商在智能设备表带上的选择。可以说,在表带舒适度这一环节,小米手表不用担心,而且针对不同风格,表带也是支持更换的,未来第三方表带的加入必然带来更加多元的佩戴体验。

不过,小米手表底部的感应器在视觉上比要历代 Apple Watch 厚出不少,过渡曲率较大,就像手机边框过度不圆滑,当拼接感过重时,很容易让人去担忧是否会割手。我在实际佩戴后,发现传感器与手背接触的部位其实贴合度很好,倒是小米手表的重量,很容易察觉。查阅参数后,发现其 44g 的重量确实要重于 Apple Watch Series 5,后者表壳自重为 36.5g ,果然,大电池长续航,终究是与「鸿毛之轻」不可兼得。

在首次使用时,需要下载「小米穿戴」和「Wear os by Google」两个 APP 去完成手机与小米手表的配对,这个过程和主流的配对方式没有太大区别,首次配对等待时间也一如既往的漫长。

交互设计上,核心操作无限接近手机端的 MIUI ,简单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从上往下滑动:调出消息通知栏,可以快速浏览推送介绍,查收短信通知。

从下往上滑动:控制面板,和手机端类似,有飞行模式、禁音、省电模式等选项。

从右往左滑动:负一屏,包括小爱同学,天气、日历、和日程提醒。

从左往右滑动:切换小工具,最多可以同时设置 5 张卡片,可选功能有:心率、通勤交通、运动记录、天气、米家、日程、运动模式 7 个选项。

点击侧边表冠:短按进入应用程序栏;长按可唤醒小爱同学,不过可以察觉,响应速度要慢于手机和音箱端。

长按表盘:进入表盘编辑界面,可以挑选不同风格的表盘,从复古到潮流,从自带到第三方,选择丰富。

电源键:除了长按为开关机,短按则是一个可自定义编辑的快捷键,我个人将其设置为支付宝付款,这样只需要按一下就可跳转到付款码界面,这也是我日常中使用最多的功能,十分方便。

关于智能手表的功能,你或许经常听到人说「鸡肋」,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三件事,「独立使用」,「健康管理」,「运动检测」,当然还有类似传统手表的意义,即「装饰性」。

看时间,这是手表存在最基础的意义,智能手表时代仍然如此。小米手表没有 Apple Watch Series 5 先进的 Always on 功能,使用着主流的抬手亮屏,当快速抬臂时,响应时间大概有个 0.5 秒的样子,用过 Apple Watch Series 5 的用户肯定回不去这种「慢节奏」。反过来,也鲜有苹果用户会回过头使用其他厂商的智能手表,而安卓用户也用不了 Apple Watch,这样在各自独立的生态里,抬手亮屏作为目前安卓手表最主流的方案,小米手表在千元价位,用着也并没有什么槽点。

然后就是「智能」部分,在发布会上小米对于「独立使用」这点强调很久,因为当下的智能手表大多是不支持 eSIM 虚拟卡服务的,它们朝着另一个「运动手表」的方向发展着。不同于华米系列,小米手表选择了和苹果手表类似的路线,想把穿戴设备作为 IoT 移动互联网的接入口,在某些场景补充甚至替代掉过去 20 年来人类最重要的义肢——手机。

用雷军的话讲,就是「手表形态的智能手机」,eSIM 虚拟卡服务的加入打破了「长续航智能手表」的桎梏,让小米手表能够独立通话,连接网络。你可以使用 eSIM一号双终端,也就是不换号,直接把手机号复制到手表;也可以再单独开通一个电话号码,让其成为腕上的备用手机,这也是小米手机「独立之根本」。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能够开通 eSIM 服务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二线。

在手表与手机的联动上,整体体验可以说接近 iOS生态,比如在 QQ 音乐上切歌、调节音量,在滴滴打车上呼叫快车等操作都会实时同步在手机端。此外小米手表也可以充当独立播放器,连接蓝牙音箱或者耳机,以至于 AirPods 也能适配,在一些不方便拿出手机的户外场景中,或者单纯的懒癌突发,抬手就能控制音乐播放设备这样的好事,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反过来,手机里的消息推送也能实时推送在小米手表,并且通过轻微的震动提醒你有新信息,当然最好在小米穿戴 APP的消息中心把不重要的推送一一关掉,不然你的手腕将会在信息大潮的涌动中震动不停,这样违背了我们想借助智能手表提高专注力,又不错过关键消息的初衷。

在细节上,当手机处于亮屏状态,那么我收到消息时手表并不会震动,而是将消息放置在已读栏,如果我的手机和手表都处于息屏状态,这时才会震动提示我有新消息到来,这样的联动设置可以说也是非常人性化的。

线性马达的加入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开端,它能够让设备触感反馈更加自然,在手腕上产生不突兀的振动,但遗憾的是在开发版里,目前第三方应用还没有完全适配。此外,转动表冠时,小米手表的震动反馈还是有些粘稠滞后,缺乏那种干脆利落的回馈感。

我还发现,2019 年终究是一个全面屏当道的时代,如今绝大数人都已经习惯了滑动屏幕的交互手势,以至于在面对智能手表时,无论是我自己使用,还是在递给别人观摩时,鲜有人会在这个「实体表冠」上投入过多关注。不过,你用或者不用,小米手表的表冠转动手感以及震动反馈离 Apple Watch Series 5 还是落后一台阶,这个差距要正视。

在小米手表的米家 App 上,你可以通过小爱同学来控制两千多种智能家居设备,比如开关空调伴侣,用表冠调节灯泡亮度,或是切换扫地机器人等,这类简单的开关操作在手表上进行,比在手机上点开 App 要快捷得多。而且,小米手表有望成为继小爱音箱、小米手环、小米电视之外,小米在AIoT领域布局的另一个超级入口,这一点无疑值得期待。

QQ音乐和喜马拉雅 FM 内置在手表软件中,你可以用自带扬声器播放音乐或者电台节目,这时候务必放弃《渡口》与《加州旅馆》,点上一手宝石 Gem 的《野狼 Disco》体验也说得过去,当然更正常的用法,还是在运动过程中连接蓝牙耳机播放音乐。

说到运动,必然要谈监测。此次小米手表与FirstBeat合作,采用欧洲赛级运动测算技术,能够根据用户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个性化数据,如 VO2max 最大摄氧量、卡路里消耗分析、运动恢复时间评估计算、有氧运动训练效果等,通过算法分析给出更加科学的运动建议。这时候,小米手表就充当了一个隐形训练师的角色,培养你从「被」赶着去运动,变成自己「主动」去运动。

在健康检测方面,你一定听过 Apple Watch 监测到用户跌倒,自动报警然后成功救人一命的新闻。相比业界标杆,小米这次加入第三代HRM心率传感器,能更精准地识别心率变化,但除此之外,目前并没有注入太多笔墨。

其他诸如移动支付、QQ、微信、地图等功能,基本和业界标杆 Apple Watch 体验一致,作为手机端的重要补充,完成度都还不错。

最后关于续航,在这几天的尝试中,我发现小米手表事实上达不到官方宣传的 36 小时,甚至在我热情似火地尝试新功能时,掉电速度之快让我觉得它连一天都撑不过去。我困惑地寻求帮助,却发现周围使用 Apple Watch 的人,鲜有续航焦虑,不少人还能够实现两天一充,这让我对小米手表的大电池一度产生质疑。直到我在观察中发现,他们通常就是坐在电脑前一整天,没有运动量,喝着喜茶厝内,燃烧卡路里最多的运动就是离开座位去趟厕所,而智能手表一天可能亮屏三次,其中有一次还是在伸懒腰中抬手亮屏触发的。

这让我意识到,原来,一块智能手表续航的提升,最后竟然是来源于大家对它兴致的降低。于是,我模仿周围科技宅用户的习惯,开始使用起小米手表,咦,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就像「小米手环」续航「虚标」一样,我发现小米手表充一次用三天,好像也是可以的呢!

总结

道客优(www.daokeyou.top)提醒:本网站转载【小米手表上手体验:少年的表,初入场】文章仅为流传信息,交流学习之目的,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凡呈此道客优的信息,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转载信息的完整性,如原作者对道客优转载文章有疑问,请及时联系道客优,道客优将积极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