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极客公园
几年前选购一款耳机时,很多人想到的是森海塞尔、铁三角、拜亚动力和歌德,除此之外,还有索尼、BOSE、AKG 等品牌同样很受欢迎,它们有着数十年的历史积累和技术沉淀。
但在今天,这些老品牌已经很少被人提起,甚至有不少人会感到陌生,相反,发布仅三四年的 AirPods 和各大手机厂商的真无线耳机成为了争相追捧的对象。这几年发生了什么,老牌音频厂商为什么被遗忘了?
大人,时代变了
如果你现在去购物网站中搜索耳机,按照销量排序后,会发现排名靠前的都是手机厂商推出的真无线耳机。它们的外观配色非常相像,甚至连命名都有固定套路。例如 XxxPods、XxxBuds、FreeXxx,最后还要搭配上 Air、Pro 等后缀词,之前我就体验过一款叫作 realme Buds Air Pro 的真无线产品,整体表现还不错,就是命名像个「缝合怪」,当然这也不难理解,通过命名确实能够很好的表达出这类产品的共同特点:机身轻盈、体积小巧,最关键的是摆脱了线材的束缚。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之前的有线时代,大家对耳机的要求只有音质,如今,我们不仅要去掉这根线,还不能过于降低音质,除此之外,主动降噪也是必须的,通透模式也得安排上,入耳检测、触控交互肯定也不能落下,耳机盒最好还要支持无线充电……而传统音频厂商在面对这些新要求时,表现的就像一名「偏科生」,它们过去的积累更多是在音频方面,而在真无线的功能建立上几乎是一片空白。相比之下,手机厂商有着强大的供应链管控能力,往往能够拿出最好的真无线解决方案,功能体验必然更占优势。
AirPods Pro 和森海塞尔木馒头就是很好的例子,大家在谈论 AirPods Pro 时,总是不由感叹 H1 芯片强大稳定的连接性能,还有降噪模式和通透模式营造的绝佳体验,而形容音质时,简简单单用「白开水」就可以概括。森海塞尔木馒头则完全相反,它的音质广受很多 HiFi 用户所喜爱,但牵扯到功能层面的体验就逊色不少,连接流程繁琐、多设备切换不方便、甚至不能单耳使用……谁更受消费者欢迎呢,很显然,销量是最好的证明,对真无线耳机来说,功能方面的需求占比确实会更大一些。
森海塞尔面临的困境,也是传统音频厂商共同的问题,空有一身好音质却找不到用武之处,令人感到遗憾之余,又有一些无奈,只能说时代变了。
耳机生态正在改变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把音质作为评判耳机唯一标准,他们还想体验到更出色的功能,而手机厂商也在慢慢改变着对耳机的定义。
相信现在有不少人会「顺着手机选耳机」,这是非常正确的思路,如果你用 iPhone,那么最佳的音频设备一定是 AirPods,如果你用华为,那么搭配 FreeBuds Pro 可以获得最好的体验,虽然现在带来的可能只是一个炫酷的弹窗动画,也可能是独有的低延时连接,或者是更好的音质,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一定会有更超前的功能出现,例如 AirPods Pro 和 AirPods Max 已经具备了「计算音频」的概念。
在手机厂商眼里,耳机最终的应用场景绝不会只局限在听音乐上,他们所定义的耳机是「可穿戴智能设备」,通过加装更多传感器实现强大的功能,从而扩展更具前景的应用场景。就拿 AirPods Max 举例子,这副头戴耳机内部隐藏有 9 个麦克风和 9 个传感器,搭配两颗 H1 芯片,它不仅可以搜集来自身体的数据,还能对此做出声音层面的反馈或交互,比如在 VR 场景下就可以营造出真实沉浸的声音体验。但我相信,这依然只是很浅层的应用,未来一定存在意想不到的使用场景。
由此看来,手机厂商「特殊照顾」自家耳机是合情合理的,不过这无形之中也给传统音频厂商立起了一道生态高墙,毕竟传统音频厂商不会想这么多,就算想到了,受限于能力和资源也很难行动,目前来看,它们和手机品牌的差距也许通过一个独立 App 可以勉强追平,但在未来,缺少生态支持的传统音频厂商可能会越来越难。
传统老牌路在何方
在我看来,传统老牌并不需要与手机厂商强行竞争,它们完全可以走上不同的赛道。
任何领域,任何市场,到达后期成熟阶段出现分化是必然现象,拥有强大影像能力的智能手机虽然消灭了卡片相机,但并没有威胁到专业的单反相机。音频领域同样如此,手机厂商可能会夺走大众市场,但留给专业用户的一定是更高端、更具价值的小众市场。
另外,不要忘记联名,和手机相机的蔡司认证一样,现在越来越多音频设备也开始联合老品牌,三星很早就和 AKG 推出了很多优秀的耳机,国内厂商在 OPPO Enco X 上也拿出了丹拿调音,前段时间发布的小米 11 上还有哈曼卡顿认证的扬声器,不难预测以后这样的联名可能会越来越多,毕竟除了对产品本身有提升外,品牌价值也有着很大的魅力。
总而言之,老品牌的出现又离开,事实上每个消费者选择的结果,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去留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