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客优

1234
从小白到「果粉」,十年回首
2020-01-18 来源:数字尾巴 阅读:591
作为来自小城市的小白女生,成长中信息获取与经济水平完全后于同时代「科技数码爱好者」,时常迷惑于如何走上这条「果粉」之路,甚至任由其决定工作方向。这大概要从十年前说起。

自键盘上敲下第一个字起,回忆不断闪回到多年前那个第一次触摸到 iPhone 的下午。

某个和朋友约在 KFC 的下午。

此时是 2010 年末,iPhone 4 刚刚发布,风浪即将刮向四线小城镇。朋友在 iPhone 3GS 和 iPhone 4 之间选择了前者,理由则是它后盖圆润的比较可爱。多年后看众多果粉们回忆起对 iPhone 的第一印象,常用「触电」来描述乍见的惊艳感。但此时对数码产品近乎无知的我,还未觉得手中的手机如何特别。手指于屏幕划来划去,并不很能感受到屏幕交互之外的区别。

几分钟后和朋友一起取餐,却将它忘在桌子上,不出意外的丢失。两年后 ios6 新增的丢失模式才会出现,同时也将开启 iPhone 被盗与反被盗、丢失锁定与钓鱼短信骗取 Apple ID 密码之间绵延数年的拉锯战。

对 iPhone 的惊鸿一瞥,只留下了交互——多年后才知道的概念——很好的印象。毕竟 2009 年底工信部才逐步开放手机接入 WiFi,3G 此时也尚未全面普及,种种局限下,iPhone 3GS 并未给我更深的震撼。

此时我的手机是刚刚换上的步步高 i606,女孩子间风靡的翻盖手机。

小白时期

上初中后有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2009 年年中买的步步高 i6——广告做的非常成功的「青花瓷」。

诺基亚最后的辉煌时期,同期发售了诺基亚 N97,每款新机的火热程度与几年后的苹果相差无几。班级里有最新款诺基亚手机的同学甚至会享受到大家超越对后来拥有 iPhone 的艳羡。然而此时我尚未有对硬件或系统的任何概念,选手机还以「颜值」为基准,将「智能机」简单的理解为「触屏手机」,觉得诺基亚是男孩子用的手机。

10 年末看到步步高 i606 新品广告,上盖左下与右下印着翩然对飞的蝴蝶,很戳女孩子的少女心。于是换机。11 年中不慎将它丢失,换了一只滑盖手机:步步高 i270b——我最后一只非智能机。

回想这段经历,可能对于很多小白(轻度)手机用户来讲,大部分于一年内推出的中高端设备的性能与功能在当下的需求状态下都是溢出状态的——多年前是短信电话听听歌,多年后是微信游戏刷抖音。手机外观变化、翻盖与滑盖的大规模结构变化才是最直观的差异。

对比当下新机的种种噱头:曲面屏、瀑布屏、升降摄像头、各种材质与折光效果的后盖,与和当年的翻盖、滑盖、侧滑盖的花式变化似乎并无本质的区别。不管如何鼓吹技术革新与选择多样化,仍觉得不过是掩盖无法将手机做到更为好用的虚张声势。

抓住尾巴

2012 年,借着前一年乔布斯去世所掀起的巨大声浪,偏远的小城镇终于被 iPhone 席卷。周末一起自习时,看拿着 iPhone 4S 的同学玩「宫爆老奶奶」;而此时用着非智能机的我,刚学会下一些 Java 小游戏。开始感受到手机间的强烈差异,有了想要拥有 iPhone——或者说拥有 Apple 产品——的执念。

2012 年发行的优质小游戏实在很多,Temple Run、Subway Surfers、保卫萝卜……iPhone 对我最初的诱惑,就是这些众多优秀的小游戏,和超高的颜值——当然,iPhone 4S 才是最好看的。不过我承认,在什么也不懂的当时,虚荣心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毕竟那么多同学都有了。

2013 年初,拥有了第一个 Apple 产品—iPhone 5。被称为是乔布斯最后的作品,也算抓住了乔布斯时代的尾巴。

但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让我勉强赶上了越狱时代最后的辉煌。

开始越狱

错过了智能机系统的混战时期。我开始了解智能机系统,就是从 iOS 6 开始——虽然,拿到手的片刻后就越了狱。很多人的越狱理由都是第三方输入法与号码归属地。但至少当时在我与同学之间,越狱的最大理由还是:免费下载游戏、破解游戏。

「盘古」越狱团队做的一键式越狱还要晚些时候才出现,此时的 JailbreakMe 也没有很复杂。很快不满足于用八门神器简单修改游戏数据,开始每天潜在论坛、贴吧上,发现了破解内购更为全能的 iapFree,当然也发现了更广阔的天地。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课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尝试各种新插件,测试不同插件间的兼容性,手机里经常 20 多插件同时运行,白苹果当然也每天见——后来 Apple 更换开机画面为白苹果,开机时总心惊胆战。最爱「quick do」,甚至在它更新后花了 20 元去买正式版:因为不想付费而去越狱,最后却为了越狱插件去付费。它会在屏幕底部虚拟出一个「触发条」,从而实现多种手势动作。当然还有不得不说的「Flex」,为此还加入了爱好者的群(当然,还是潜水)。

14 年末上了大学,新发布的 iOS 8 支持了第三方输入法,Apple Store 也支持了银联。越狱的理由全部消失。

这段在很多人看来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的经历,应该算是对这一切开始感兴趣的起点:开始不仅满足于基础用法,用「使用」手机转变为「玩」手机。

iPhone 好用吗

为什么一直用 iPhone?离不开的众多 App 是很重要的一项理由。

曾长期保持着搜寻尝试优秀的 App 的习惯,某些细碎的需求也会遍历下可满足需求的所有 App,每日刷榜更是比不可少,手机中 App 数量常保持在 200+。也写过一些 App 的推荐,毕竟当时小众而精致的 App 实在太多。

这些勉强算得上是折腾的经历,对我最大的影响,大概是对手机的「可玩性」不再有任何要求,更纯粹的以一种工具来看待 iPhone。很多人讲手机会将一些可有可无的细节:快充、无线充、像素、外形……但作为一款我几乎每时每刻与之交互的设备,它的最大意义应当是趁手且好用,我使用的它大多时刻应当是舒适且省心的。诸如「五福一安」之类的缺点完全不足以让我考虑换机。

iPhone 的「好用」对我来讲是很难讲清楚的体验,诚然 iPhone 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不可替代之处并不能用简单的几个优点来概括。多数人会讲,iPhone 的线性马达如何真实,系统如何丝滑,动态效果如何优秀……但我之前其实一直关闭振动,为了写这篇文章才体验了半个月。震动效果是很棒,但是仍不过是锦上添花,一如既往的觉得不足以作为 iPhone 最重要之处来单独吹捧。

对我来说,直到我结束越狱的 iOS 8 时期,iPhone 才真正做到了统一。最初的 iOS 6 时期,iPhone 5 更改了屏幕分辨率,大约一年后才做到大部分 App 都适配完成,不再是左右两条黑边。iOS 7 时期全新的扁平化设计,App 重新进行 UI 风格的适配,用了更久。

被称为「iBug 11」的 iOS 11 之后,系统真的不可被称为「丝滑」,奇奇怪怪的小 Bug 开始成为日常。最初以为是以 iPhone 7 Plus 的硬件来运行会有点吃力,年初换 iPhone XS Max 后,依旧如此。因为越狱时玩够了 Barrerl 的各种花式动态,觉得一切动画都花哨且缓慢,iOS 8 后一直在开启「减弱动态效果」,对系统反馈速度变化更敏感。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出 iOS 的「丝滑」很大程度来自其优秀动态效果的掩饰。

曾和朋友吐槽:iPhone 有什么好的,最新的系统搭载在最新的硬件上,依旧有卡顿与延迟。当然遗憾的是,我对大部分安卓机的了解都浮于表面,也不很能知道别的手机长期使用是否会有更佳体验。但尽管如此,我依旧会觉得 iPhone 好用,也许根本还是在于被说了好几万遍的「生态系统」。

拆解 Apple

2014 年末,使用两年多的 iPhone 5 电池走到了尽头,看了个拆机视频感觉很有把握的我,淘宝下单了一块电池——这只 iPhone 5 也由越狱时反复的系统崩溃,切换到手机本身被我反复拆装。

早些时候 Apple 的设备还比较好拆解。第一次拆开 iPhone 5,内部结构工整如艺术品,是比外观的高颜值更令我惊讶的存在。后来拆掉 MacBook 来清灰,再次加深了对 Apple 产品内部结构的理解——虽然这次清灰失手了,扯掉了摄像头排线一段的卡扣,变成了再无须担心摄像头被控制的安全电脑。

2018 年末,陪了我 4 年的 MacBook 无法开机,屏幕突然只亮起但不显示任何内容,用了搜索到的各种方法,去了 Genius Bar 也只说是机器太老了可能会无理由坏掉——沟通过的几位「Genius」大多对设备一知半解,曾吐槽过做 Genius 只需会三个词即可:「换屏」「返厂」「换新机」——这理由当然无法接受。无意间看到有位网友说出现过类似情况,换了屏幕排线就好。

毕竟有之前拆机的经验,立即淘宝下单屏幕排线,还顺便带了根摄像头排线。但屏幕排线更换倒比拆风扇难得多,疯狂感慨小小的空间如何塞下如此多的元件,屏幕转轴盖卡扣位也过于精准严密。好在最终完美还原,正常开机。当然,要拆开屏幕内部才能更换的摄像头排线被放弃了。对从设备还不那么高度集成化时代过渡过来的一些人来讲,总觉得大部分电子产品的小毛病都可以自己处理(是什么让我们这么棒?贫穷!)而越来越难拆解的 Apple 产品,也成为了一些人黑 Apple 的一大理由。

果粉还是果黑

抛开一些像宗教般狂热的粉或黑不提。我们大多基于自己需求来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再以此点评产品。有一位好友热衷于向我嘲讽 Apple 的一切,不过倒不能说他是果黑:一名比我更懂设备性能的理工男,对电脑或手机要求是更开放更自由更实惠,过高的设计感更像是华而不实的累赘,所有的吐槽在他的切实需求下都可以逻辑自洽,所以只好说 Apple 不适合他,而不好说他是果黑。

每个人的需求差的太多,A 觉得难以忍受的缺点在 B 看来也许不值一提:每天在办公室码字,手机永远在支架上充电,续航、有无快充、对我来说都无足轻重,而这对经常在外的人一定是致命缺陷。也许分「适合 Apple」和「不适合 Apple」倒更恰当。

常有「真正的果粉」说,没有苹果全家桶不配自称果粉。而囊中羞涩的我,要到 2019 年才算凑上了一部分:年初入手新款 AirPods,年末试用了一段时间 iPad 2019、后来换成了新款 iPad Air,加上一块二手 Apple Watch Series 3,勉强倒也敢自称「果粉」了。凑齐之后,对曾经难以理解的「生态系统」倒有了一点模糊的概念:Apple 的产品也许不是同类产品里所有性能都最突出的,但大多是平衡性最好的,与其它 Apple 设备可以轻松融入。就算是 14 年的老 MacBook,搭配 AirPods 的体验依旧很好;而当我用最新的 iPhone 搭配着两年前发售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时,Watch 依旧能够发挥它的余热,也不会有太过强烈的过时之感。

设计

2013 年入了一只红色的 iPod Shuffle 4,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次在 Apple 官网下单。音乐播放器流行的时代已过去,来自 08 年的设计却永不过时——坚持觉得 Apple 最好看的红色产品就是这只 iPod。这只可爱的小东西拿到后只作为了收藏,但我开始去了解 Apple——发展历史、产品设计和更多。对 Apple 产品的拆解经历,也使我想更为深入的探寻。

Apple 也并不一直是追求极简。早期也做过很多纯做造型的产品,也有复杂的曲面——如 Apple Studio Display 显示器,但终究方向还是制造和体验至上——如 WWDC 2019 发布的 Mac Pro 和 Pro Display XDR。虽然后者发布后就被大家从外观上群嘲。

设计感由诸多微妙的细节共同构成——如大多手机的摄像头部分都是泛白的一个圆,而 iPhone 是深黑色。但设计只停留在造型上是无意义的,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更为重要。外观的设计可以更迅速有效的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但不会露出的、艺术般的内部堆叠才更为难得。

回顾 Apple 过去一整条产品线,大多数更新与改动是互相之间有内在联系的,工整的进行有序迭代,留下清晰的进化痕迹。凑不齐全套设备、不能年年换新也能最大程度的获得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更优质体验,新旧产品始终可以轻松配合。这也使得构成一套 Apple 「生态系统」的成本被大幅度降低——毕竟,Apple 产品的价格对大多数用户来讲还是很贵。

生态系统

苹果的「生态系统」是普通用户很难清晰描绘的概念。

2014 年 6 月 2 日,距离我高考不足一周。早早起床看完了 WWDC2014。没有硬件的一场发布会,却是我成为果粉的契机:新的操作系统 Yosemite 让我第一次像库克一样发出那声感慨:「鹅妹子嘤」;而 Handoff 所展示出的软件深度整合后所实现的设备配合让我感受到了所谓的 Apple「生态」——虽然后来的使用体验告诉我,这功能很鸡肋,直到六年后不知道有没有不断完善这个功能的今天,依旧鸡肋。

高考结束后,抱回了 MacBook Pro,开始由 iPhone 用户,逐渐变成 Apple 用户。

买 MacBook Pro 前有认真确认过自己的需求:便携、高颜值、不求生产力只求爱奇艺——其实 14 年 Mac 版爱奇艺做的很烂——但新系统还是很适应了一小段时间。大学四年间除了感觉 iTunes 比之前在 Windows 上好用了一些,放心大胆的点各种下载链接而不担心被装上奇奇怪怪的流氓软件(小白用户才懂的快乐),合盖即走开盖即用很省事,也并没有更深入的感受。

直到临毕业时实习,实习公司的办公环境是 Mac,才有一点开始体验到。依旧说不清具体方便在哪里:是 AirDrop 互传文件、还是开会时 Apple TV 投屏、或是发文件再也不需要另存为各种兼容格式。虽然单独讲来每一项感觉好用的点都不足以成为解释我选择 Apple 的理由,但是这些综合在一起,却是我无法离开 Apple 的理由。

今年初才入手的新款 AirPods,之前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必要,用了以后却开始离不开了。Apple 的产品大多如此。也习惯了每天带着 Watch 出门、睡觉(强烈推荐 AutoSleep,补充了 Watch 在睡眠记录方面的缺失)。

习惯它们一段时间之后,它们逐渐脱离了简单的「工具」概念,而是融入了我的工作、娱乐甚至逐步构成生活本身。也许本不必去想它们好用在哪里,不需要经常为日常使用的设备付出更多精力,才是最好用之处。

后记

虽然对 Apple 所有产品都有着强烈的好感,但一直不太想自称一句已经被污名化的「果粉」,毕竟标签一旦被贴上,可能就让观点失去了几分客观。一度尤为艰难的去写所有关于 Apple 的文章:当我拥有了某个偏好立场,总会不自觉的对其优点大加褒扬、对其缺点更加宽容。所以,与其纠结于探寻哪些具体细节让我对 Apple 有如此好感,不如回忆下,我对 Apple 心动的开始。

道客优(www.daokeyou.top)提醒:本网站转载【从小白到「果粉」,十年回首】文章仅为流传信息,交流学习之目的,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凡呈此道客优的信息,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转载信息的完整性,如原作者对道客优转载文章有疑问,请及时联系道客优,道客优将积极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推荐阅读: